吴明MBA2014级武汉一班 MBA联合会主席专访
(管理学院新闻宣传中心记者 姚卓然/文)
Q:学长你好,毕业在即,你在华科MBA学习的这两年半时间相信收获了很多,能和我们说说吗?
A:
收获确实有很多,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:
一是思维方式的改变。我想这是系统的学习管理之后知识所获得的。现在面对问题,我的思维方式逐渐“全面、科学、系统”,而不再仅仅凭经验,开始能够不自觉地运用MBA所学去解决实际问题。比如,以往看到mobike单车这样成功的互联网企业,只是感慨它的成功,而学了《商业模式创新》之后,学会用商业模式创新的5要素模型(也有6要素或9要素等)去分析它成功的真正内涵和原因,并且从各个角度去剖析,不重复、不遗漏,于是获得感明显提升。
二是人脉资源的拓展。可能是参与学生工作的缘故,能够接触到方方面面的人,学校内部、校友平台、联盟平台、社会企业等等,都给了我很多拓展人脉的机会,与很多优秀的老师、同学、校友、企业家都成为了很好朋友。其实管院MBA中心一直在为学生拓展人脉不遗余力的工作,每年都为学生聘任社会导师,这其实是为同学们拓展人脉非常好的方式。还有一个非常好的资源,其实就是我们身边——管院的老师。我跟很多老师(不一定都是上过课的)都保持着联系,随时向他们请教问题,不断提升自己。
三是综合素质的提升。盘点近三年的学生生涯,尽管非常不容易,但是很有获得感。组织和参与了很多活动,自身得到了锻炼,每一次活动的组织,都值得去总结和提升。资源整合的视野更加开阔,更加立体化;整体策划的思路更加缜密,更加系统化;组织协调的方式更加高效,更加实用化;团队管理的效果更加务实,更加艺术化。
Q:作为MBA联合会主席,你是如何协调好学习、生活还有联合会主席这份工作的呢?
A:
做好联合会的工作一定不是某一两个人的事,它一定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我认为至少有这三个方面:
首先,管院和中心的大力支持,是做好联合会工作的重要保障。联合会的所有工作都是在管院和MBA中心的指导下开展的,特别是在MBA中心的直接领导下,联合会开展了大量工作。中心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障、资金保障、人力保障、组织保障,一直把联合会的工作作为丰富活动、充实学习、对外宣传的重要抓手,不断通过联合会的作用,打造“华中大MBA”的品牌。
其次,拥有为同学服务的热情,是做好联合会工作的重要动力。联合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团队。这个团队都是通过竞选,由同学们一票一票选出来的,因此,这个团队都有为大家服务的热情和意愿。团队的每个成员与其他MBA学员一样,都面临着工作、生活、学习等诸多方面的压力。但是,实践证明,拥有为同学们服务的热情,把困难变成工作、生活中的一部分,把每次解决问题都当做是一种历练,于是我们就更有动力了。
第三,具有一定的能力和素质,是做好联合会工作的重要基础。光有一腔热情也是不够的,资源整合能力、整体策划能力、组织协调能力、团队管理能力这四种素质也非常重要。其实,联合会的工作也是一项管理工作,MBA的学到的,都会用到管理工作中。比如我们利用《战略管理》的知识做好联合会的定位,来打造同学们可以信赖的综合服务平台;用《项目管理》落实推进具体工作——联合会都是以活动为抓手的,每个活动都是一个项目;用《领导力》加强团队管理——毕竟没有严格的行政关系,大家都是以热情为基础,特殊组织的团队管理非常必要。
Q:我们此次毕业季的主题是“毕业不离场,青春另起一行”,你对毕业有什么感想呢?
A:
毕业一定是一个新的开始。记得毕业答辩之后,我的导师张金隆教授跟我们说,“大家来读MBA一定是希望在工作上有一定的改变,那么希望大家能够从现在开始通过自己的MBA所学,思考一下自己未来三到五年的目标,并且向着目标去努力,看是否能真正改变自己,达成自己的目标。”我听了张教授的话很有启发,他讲明了我们每个人读MBA的目的和意义,我希望我们每个MBA毕业生,能够真正以毕业为起点,开始新一轮改变人生的奋斗之路,不虚此行、不枉此生。